关于组织申报2026年度西安市科技局软科学研究项目的通知

来源:  时间:2025-10-20  点击数:

各相关学院:

为进一步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智力资源作用,助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依据《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开展2026年度市级创新生态优化专项科技计划项目入库储备的通知》、《西安市科技计划软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现征集2026年软科学研究项目。

一、征集类型

支持方向1:重点项目。聚焦市委、市政府重大科技创新决策需求,侧重工作支撑,主要支持基于一线实地调研、数据收集分析、案例分析等为基础的调研类、实证研究类项目。

支持方向2:一般项目。围绕科技、经济、民生等领域,开展对策研究,侧重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拟定申报名称应与申报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相吻合。

二、研究方向与要求

重点项目每个智库限报1项;项目负责人应为我校西安市科技创新智库核心成员(包括项目负责人、首席专家),且必须是正式在职人员,拥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或博士研究生学历;项目负责团队、个人的专业背景、工作经历和研究方向应与选题相一致,资质金额为20万元。

一般项目申报课题应符合支持领域;我校限报6;项目负责人应当具有完成项目所需的研究能力和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应为申报单位正式在岗人员,且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或拥有博士研究生学历。资质金额为3万元。申报方式为前资助,时间为1年。具体研究方向为:

1)发展战略研究,重点支持以“十五五”科技创新发展基础、科技创新加强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服务国家重大科技战略布局等领域的相关课题研究。

2)区域创新体系研究,重点支持“一带一路”开放创新合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西咸一体化、西渭融合、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等领域相关课题研究。

3)双链融合发展研究,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引领相关产业链发展、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科技文化融合、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领域相关课题研究。

4)科技体制改革研究,重点支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科技计划项目与经费管理改革、技术要素市场体制机制创新、科技监督评价体系建设、科技伦理建设体系、技术经理人职业化发展等领域相关课题研究。

5)创新生态建设研究,重点支持高层次人才引育、青年科技人才统计方法与分类评价标准、科技金融融合发展、推进创业创新深度发展、科技创新提升营商环境路径、科技安全和产业安全等领域相关课题研究。

6)科技引领社会民生研究,重点支持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科学技术普及、秦岭生态保护、城市治理能力提升、碳达峰碳中和、公共卫生健康等领域相关课题研究。

三、其他申报条件

研究成果应具有相应实际应用价值,成为相关单位决策的有益参考;已有财政资金支持的同一项目原则上不得再申报软科学项目;每所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申报的一般项目,40岁(含)以下项目负责人比例不低于30%。(申报数量为3-5人时至少有1人,6人以上时至少有2人);支持课题组进行开放式创新,鼓励课题组成员跨单位、跨区域、跨学科开展合作研究。

四、申报限制

已经被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实施联合惩戒的单位和个人不得申报或参与申报;已经获得市级财政资金支持的同一项目不得申报;同一项目/课题不得重复申报本类别外其它科技计划项目;已承担在研(未验收)市科技计划项目的项目单位与项目负责人不得申报,承担市科技计划项目验收不合格的,按照相关规定在规定期限内不得申报项目。

五、申报方式及流程

按照线上申报、评审推荐、纸质材料报送的程序实施。

一般项目的申报程序如下:

(一)线上申报。登陆“西安市科技政策服务综合管理系统”(网址:https://data.xast.cn),进行注册并登录填报。

线上申报完成后,下载申请书电子版并通过科研秘书提交至科技处人文科。

线上申报时间要求:20251131200前必须完成线上申报。迟于该时间,可能造成无法参加评审,形成无效申报。

请各单位科研秘书督促本单位申报人员按时完成线上申报,并于线上申报截止时间之前统一提交本单位申请书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电子版,纸质版材料份数及上交时间视评审形式而定,另行通知。

(二)评审推荐。科技处进行资格审查(在线进行)、组织专家评审,最终确定推荐上报的项目。

(三)申报材料提交。经学校评审获准推荐上报的项目,在线打印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书,并将申报书与附件装订成册一式六份交科技处,由科技处统一用印后上报西安市科技局。

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书及科技计划项目统一要求的证明材料格式要素要完整。重点项目由西安市科技创新智库自行确定拟推荐项目后,直接进行线上申报和纸质材料提交。

联系人:马小尧

联系电话:82312550

 

 


 

 

 

 

西安理工大学科技处版权所有  Add:中国 西安 金花南路5号  Tel:029-82312419  Zip:710048  管理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