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三项改革”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专场路演 在西咸新区举行

来源:科技处  时间:2023-07-20  点击数:

7月18日下午,全省高校院所“三项改革”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集中路演活动(西安理工大学专场)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成功举办。围绕着陕西省24条重点产业链,我校组织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张国君教授,孙利星副教授、隋尚副教授、青年教师朱雷博士等分别进行了项目路演。陕西省科技厅、陕西省创业投资协会、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及广发证券等十余家创投机构参加本次活动。

活动上,科技处从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横向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三个方介面绍了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推进情况,秦创原创新促进介绍了秦创原总窗口项目落地相关政策,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介绍了落地秦创原项目成果支持政策。

张国君介绍了“合金渗碳钢中温微变形高效渗碳关键技术及其研究”项目,该项目针对如何实现齿轮表面高效快速的碳氮共渗和避免碳氮化合物的异常团聚长大等关键技术难题,开发了金属表面硬化新工艺,该技术具有渗碳温度低、渗速快、表面碳氮化合物弥散分布,表面硬度高和热处理后畸变小等优点,已荣获得国家发明奖2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淬火后表面硬度为65-67HRC,碳化物1-2级,马氏体和残奥1-3级,内氧化和非马厚度低于20μm,技术再现性好,质量稳定。可广泛应用于汽车、拖拉机和工程机械等行业齿轮等零件的表面热处理。

     

朱雷博士介绍了“集成电路封装用高性能铜钨复合材料研发及应用”项目,该项目针对铜钨复合材料导热率和热膨胀系数存在此消彼长的矛盾,提出在铜钨复合材料中构筑W相和Cu相的双连续结构创新思路,旨在保证匹配热膨胀系数的同时最大程度提高热导率。双连续结构的设计和开发,工艺简单、流程短,且熔浸在还原气氛中进行,可以避免常规方法无法避免的表面夹杂和氧化等问题,并结合高能电脉冲处理技术,促进铜和钨界面冶金结合,获得的Cu/W界面结合良好、热阻低,可实现高性能铜钨复合材料的制备。

     

隋尚副教授介绍了“铸铁水平连续铸造技术及铸铁型材在汽车和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应用”项目,水平连续铸造技术相比较砂型铸造等制备的铸铁型材具有缺陷极少、表面光洁、组织致密以及性能优异等特点,适用于在机床行业、液压气动行业、汽车及动力行业、模具行业、制冷压缩机行业、冶金机械行业等,该技术属于国际水平,在国外同类产品中由于低成本生产,因此具备极强的竞争能力,近年来,随着国际铸铁型材用量份额逐渐向中国转移,我国铸铁型材行业面临极佳的快速发展机遇。

      

孙利星副教授介绍了“航空液压马达用铜合金/钛合金双金属缸体关键制备技术”项目,航空液压马达是飞行器液压系统的核心动力元件,高转速、高压、高振动以及长程磨损的严苛服役环境要求液压马达核心材料兼具高结构强度与高耐磨性。国产液压马达缸体的结构强度与耐磨性与国外产品有较大差距,导致35MPa以上的液压马达缸体长期依赖进口,成为航空液压系统创新发展的“卡脖子”难题。本团队提出通过组合式材料-功能-结构一体化设计制备铜合金/钛合金双金属液压马达缸体,相比原有缸体有效减重30%以上。项目的成功实施可引领结构功能一体化双金属创新链和陕西航空业链双链融合,促进陕西航空领域蓬勃发展。

     

相关投资机构认真观看了路演项目,并与项目负责人进行了互动交流,围绕科技成果的技术特性、市场前景、资金需求进行了深入探讨。

“三项改革”为高校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重大机遇,作为综合试点单位我校将继续扎实推进“三项改革”试点工作,以科技成果只有转化才能实现创新价值,不转化才是最大的损失的理念,破解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和陕西省追赶超越贡献力量。

科技处相关人员参加了路演活动。

西安理工大学科技处版权所有  Add:中国 西安 金花南路5号  Tel:029-82312419  Zip:710048  管理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