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陕西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陕西省黄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邀请,北京交通大学岩土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成刚于2018年5月15日下午在学科二号楼报告厅做了题为《土力学需要发展与变革》的学术报告。学术报告由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院长党发宁教授主持,岩土工程研究所教师,博士、硕士研究生以及部分土木、城地专业的本科生共百余人参加了本次报告会。
赵成刚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土力学的研究现状,指出当前土力学研究还存在理论假设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理论和模型之间缺少有机和统一的理论基础、经验公式和方法随处可见等不足。基于此,赵教授提出了土力学的三个重要研究方向——理性土力学、非饱和土力学、土的多场耦合理论。其次,在归纳总结了土力学理论产生不确定性的原因后,深入讨论了有效应力原理的局限性。最后,建议从多场的角度研究土的变形和强度,以期全面、深入地认识经典土力学理论的不足和局限性。此外,赵成刚教授针对参会师生提出的土力学中渗透、变形与强度理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科学与详尽地解答。
参会师生都积极参与赵成刚教授报告讨论,现场气氛热烈,大家收获颇多。
(撰稿人:刘奉银,李荣建,张昭)
赵成刚教授简介:
赵成刚,北京交通大学岩土工程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岩土工程学科带头人。于2003年在国际上率先采用饱和多孔介质Biot动力理论模拟局部不均匀场地的地震波散射问题,并得到了多个解析解;最早建立对两相饱和多孔介质波动问题的显式有限元方法;在两相饱和多孔介质波动问题的人工边界方面的研究也具有原创性;以热力学为基础的多相孔隙介质理论作为理论框架,给出了非饱和土到达临界状态的必要条件,推导出了非饱和土功和能量表达式以及相应的广义有效应力,提出非饱和土广义有效应力原理,在非饱和土本构关系与抗力强度等方面以及统一的土体多场耦合非线性理论方面进行了原创性的研究。出版专著《生命线地震工程》《理性土力学与热力学》,主编本科生教材《土力学原理》。发表期刊论文90多篇,其中SCI检索30多篇和EI检索40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中国地震局防灾减灾优秀成果一等奖一项。培养研究生五十多名,其中杰青一名、优青一名。